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学生,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医护理、老年保健和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或护理管理等领域具有专长和独立实践的能力,培养直接服务社会、立足于临床实践的专科型护理人才。
二、培养方式
采取“独立导师制”或“双导师制”培养。
“双导师制”指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培养周期内具体计划的落实,并指导完成学位课题、论文撰写等。
三、培养方案
临床能力训练主要分为2个阶段:临床实践能力训练、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
第一阶段(临床实践能力训练,9个月):安排在与研究生培养方向相关的科室进行,轮转科室不少于3个,至少需包含内科、外科、ICU三个科室。
第二阶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9个月):根据研究方向,安排在与学位论文相关科室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四、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一)临床轮转出科考核:
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结束前,由科室护士长组织3名副高/专科护士组成考核小组,进行出科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操作、护理查房或小讲课等,考试合格方能出科。
(二)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专科护理实践期间,由科室护士长组织3名副高/专科护士组成考核小组,在训练中期和结束前对研究生进行专科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置本专业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个案护理、文献汇报。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准备阶段。
(三)毕业前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由护理学院组建护理技能专家库,在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之前,按不同培养方向从专家库抽取或聘请校外护理专家组成考核小组,统一对每位毕业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考核内容:1.基础护理技能(中医或西医)2项,占30%;2.专科护理技能2项,占30%;3.专科个案护理答辩,占40%。